第一百七十章 让朕好长点见识-《总有谋臣想害朕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威风了这么久,苏亦彤直到现在才发现,殿中所跪大臣大多是一些她不识得的官员。

    想起初见时的那满殿俊美朝臣,再比较一下眼前的这些歪瓜裂枣,苏亦彤当下忍不住长叹一声,自言自语道:“怪不得朕今日份脾气如此暴躁。”

    小太监自是听不懂她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,不过看她神色恹恹,小太监连忙问道:“陛下,可是要退朝了?”

    摇摇头,苏亦彤长吁短叹道:“再等等。”似是想到了什么,她又问:“朕召群臣上朝,怎的过了这许久,还有人未曾到齐?”

    她说这话时,殿中已有不少从惊吓过度中定下心来的大臣朝她看来。

    有大臣朝她作揖一礼,方才回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汴州水灾与洛邑旱灾闹得人心惶惶,致使难民涌于各地,与当地百姓争抢粮食。而眼下未到秋收季节,有些地方官员实是对赈灾一事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能对难民实施驱赶,未曾想,驱赶一事惹恼了难民,结果反遭报复。”

    “又是难民。”抿了抿唇,苏亦彤凝眉思索起来。

    据她所知,在她未抵达汴州之前,汴州是有不少难民逃荒至各地。可自从她在汴州施粥赈灾一事传扬开后,尚在外地逃难的难民都陆续回了汴州。

    而且,自她那道以工务农,免交赋税的圣旨一出,汴州城的难民更是越聚越多。

    既是如此,那闹事的难民又是从何而来?

    洛邑城被人从里到外的封死了,应是外面的人进不去,里面的人出不来,所以,她可以肯定,洛邑就算有难民逃往了外地,也只能是极少数的。

    那……

    似有什么东西福至心灵,苏亦彤惊道:“可有让人去查那些难民来自哪里?”

    “陛下莫急,”刚刚那说话的大臣接着道:“正是因为此事蹊跷,所以大将军才让诸位大人带着官兵前去镇压,查探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不止一处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?”苏亦彤皱眉道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朕知道了。”挥手示意那大臣退下,苏亦彤又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
    是了,难民闹事,非同小可。若是有人假借难民之手杀人放火,那后果不论如何,最终都会被人诟病将罪名归于她的头上。治她一个昏庸无能,德不配位之罪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还是冲她来的。

    而此等事,只有处事圆滑,精明狡诈之人才能妥善处理,而朝中有这些特征的,也只有那些重臣了,怪不得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